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在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既是整体的也是部分的,既是系统的,也是要素的,既是社会科学的,也是人文科学的。
本论基于系统论特点作为研究公共艺术系统论的方法,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通过公共艺术形态演绎城市的形象及内涵,以客观理性的系统论特点为理论依据,运用美籍奥地利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路德维格·冯·贝塔朗菲( Ludwig Von Bertalanffy)系统论的特点(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时序性、目的性)代入城市公共艺术领域,作为研究城市公共艺术系统理论的框架与结构。旨在运用系统论的特点,作为研究公共艺术系统的方法,通过归纳分析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的建筑与公共设施属性的公共艺术,将庞大而复杂的城市系统工程归纳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筑体系,一部分是公共艺术体系,在城市中除了建筑以外的所有城市配套公共设施,通过艺术开发和创造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体系整体中的一部分。在客观存在城市建设循环系统的生态环境、人造环境、人文环境、心态环境中,研究城市建设公共艺术系统论的特点,使当代城市建设得到更全面更完善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公共艺术 系统论 媒介 城市
1.公共艺术体系的表达形式
公共艺术作为改变我们和周围交流方式的重要媒介,作为存在于公共空间与城市公众形成互动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给城市公众的生活提供功能效用与精神生活的食粮。而承载公共艺术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聚会、交流、购物、放松和休闲的场所,一座城市的公共领域——街道、广场和公园都是提供这些公共生活的交流平台。“一个城市的街道和开放空间是我们公开行动和发生相互关系的舞台。它们规定公共领域的剧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生活的品质。对公共空间的一种文化态度,也暗示着民众的态度,都是在这样的空间和它们设计的普遍性中得到显示的。”[[1]] 在二十世纪初叶的公共艺术大时代里,公共艺术作品遍布世界上各大城市的广场、公园、建筑、学校、机场、车站、剧院、政府大楼、商业中心、包括社区中心等等,公共艺术作品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心态,公共艺术广度和规模的复杂性,是所有城市形态中独有的特性。
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使艺术家与受众对象互动,共同合作与改善城市公众的公共生活,如果公共艺术作品没有与公众互动,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概念是不能成立的,只是艺术作品在户外空间中的陈列。“如果我们根据公共艺术最基本的规则来界定公共艺术,那么就必须对它的历史进行追根溯源。公共艺术的作品被认为是面向更广大观众的,并且放置在能够引起公众注意的地方;意味着提供某种教育性的、纪念性的或者娱乐的经验,并且通过能够被普遍理解的内容传递信息。”[[2]]之所以说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是公共艺术,是因为它是公共意识下公众的艺术,每件作品都反映出城市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所隐藏的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美学。“公共艺术是公共场所的艺术,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核心与前提,使公众能平等享用公共艺术作品的美。公共艺术是必须与公众发生联系的一种特殊文化方式。”[[3]]所以说,在当今公共艺术时代里,公共艺术成为一座城市具有当代文化特质与时代特征的重要元素与符号。
公共艺术不是指单一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纬度、多形式的公共艺术体系概念。在城市中,除了建筑以外其它的城市配套公共设施,经过艺术开发与创造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体系中的要素。[[4]]所以,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与手段来实现,譬如:雕塑、壁画、绘画、摄影、水体、园林小品、景观、路灯、城市家具、构造物;也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光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其它的城市配套公共设施。(如图Fig 1)城市建设循环系统[[5]]中的公共艺术要素组成一个完整的公共艺术体系,与建筑体系共同构成城市的整体形态。关于公共艺术的意义,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公共艺术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6]]在城市建设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公众的参与,公共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是艺术家和公众共同完成。公众的参与使公共艺术真正成为公众的艺术。公众对公共艺术参与的结果,是实现作品的互动,即艺术家和公众的双向交流与相互影响,互动的主体是平行的,它是作品的延伸,它使公共艺术的结果呈现出开放性,作品真正的意义和人文价值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完成。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