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 3 城市建设循环系统的整体关系
3.公共艺术的关联性
通过系统论的关联性,[[12]]研究城市公共艺术体系与要素之间所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城市中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13]]人造环境、[[14]]人文环境[[15]]和心态环境,[[16]]是城市建设循环系统中的公共艺术要素所遵循规律的总和。(如图Fig 3)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关联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是构成相互关系的总和。”[[17]]如果将一座城市视为一个生物机体系统的话,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互相之间是相关联的。如果系统是要素的有机集合,机体的各器官要素就构成了生物体系统。
比如建立在芝加哥密歇根大道两旁公共空间中的几千件公共艺术作品,建设在曼哈顿中心区域的几万件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体系中的公共艺术要素形态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整座城市建设的一个整体城市形态。当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一旦失去构成整体的根基,它就不成为这个系统的要素。系统的规律是通过要素之间的关联体现出来的。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生物体,生物体有新陈代谢的规律,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态就好像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现象是动态性的。[[18]]将城市建设循环系统中的公共艺术体系,置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对城市中公共艺术形态的审美要求与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随着城市历史变迁发展的需要,公共艺术的发展形态是随着时代文化发展而变化的。
4.公共艺术的动态性
Fig 4 公共艺术发展的动态性
城市建设循环系统中公共艺术体系的有机关联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人们有意无意地在公共空间中动态性地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活动。“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建筑有关的各种空间中度过,人们在修建一座房子或营造一片建筑环境时,不仅考虑人们方便工作与生活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希望把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建造得尽可能美观一些,满足人们精神与心理的审美需求。”[[19]]而现当代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催生了各种新的文化观念和对建筑与公共空间的思考,人们需要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公共艺术空间,不断地为公共艺术的新生命输入新鲜的血液,关注对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动态性创造,提出公共艺术体系与发展形态在当代空间中动态性的概念,通过对公共艺术体系中的艺术形态在空间动态性发展过程的表象研究,(如图Fig 4)从城市的发展与对公共艺术体系艺术形态的动态性认识,总结出当代城市循环系统中公共艺术体系的艺术形态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动态性新概念。
基于系统论观点研究公共艺术系统论中的动态要素,对于发展城市形态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审美价值理论的研究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5.公共艺术的时序性
我们运用系统论的特点作为研究公共艺术系统论的方法,因为城市建设循环系统公共艺术体系也是在时序中得到发展的。公共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从无序的状态走向有序的建设,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城市建设循环系统公共艺术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表现为有序的状态。[[20]]
新人类·红 27
城市建设的有序状态,奠定了宏观的城市建设与微观的公共艺术要素的建设所构成城市有序发展的格局。正如贝塔朗菲所说的,完全无序的状态就是系统的解体。如果将宏观的城市建设与微观的公共艺术要素置于无序的建设状态中,那么公共艺术的建设系统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6.公共艺术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人在行动之前,根据需要在观念上为自己设计的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21]]贝塔朗菲强调了系统的这种性质的普遍性,无论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系统或其他任何类型系统中它都普遍存在。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它的产生和实现都是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前提,同时还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目的是通过主体运用手段改造客体的活动来实现的。目的是表现人类在任何的活动中,都是有明确的方向性与目的性的,城市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广泛的、多元的、多变的社会,“每个城市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和世界观,而且这些思想是相互联系的,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些价值范畴:活力、独特性、复杂性、平衡性、稳定性、社会状况。”[[22]]而建造城市公共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公共艺术,充分演绎城市形象,使公众在享受政府公共艺术文化福利的过程中,满足对生活功能与心理审美的需求。
运用一般系统论的规律分解系统论的原理,作为公共艺术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为本论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城市公共艺术领域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和走向完善。(如图Table )最终的目的是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如何更多更好地给城市公众享用更多的文化福利。
新人类·白 05
新人类·绿 07
Table 运用一般系统论特点研究公共艺术系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